为何进入四月份,煤价呈M式波动,波动如此频繁呢。,我国经济继续向好,工业用电高位运行,电厂日耗保持中高位水平运行。市场煤供应多了,下游无力购买煤,煤价自然会下跌;而煤价倒挂之后,供应少了,需求上来了,煤价就会上涨,这样就会频繁上演煤价涨、跌的好戏。
而在需求向好的情况下,即使煤价出现下跌和上涨,跌幅和涨幅都不会很大,很难跌至700元/吨以下关口,上到900元/吨以上难度也不小。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召开保供会议,以及安全、环保检查力度加大,电厂日耗增减,环渤海港口库存变化、期货涨跌等等,都会引起市场波动,引发煤价的涨跌。
再次,毕竟目前处于民用电淡季,煤价上涨的支撑力度不强。但由于工业用电负荷偏高,市场需求也不弱,煤价大幅下跌和上涨的基础都不牢靠。上周二开始,煤价出现上涨,原因主要是会议期间,电力集团爆出28%电厂处于七天左右存煤,并表示四、五月份将进行夏季之前补库,激发了上游和贸易商挺价、抬价的决心。
而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处于中低位水平,事故频发,安全、环保监察、治理超产等,给上游发运带来影响。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值大秦线检修、秦港库存持续低位等,促使煤价出现淡季上涨。预计下周,煤价涨幅收窄,月底企稳或者小幅下跌。
原油供需紧平衡4月初,OPEC+产油国决定温和增产,即有计划、小规模地放松减产力度,于57月分别调增35万桶/日、35万桶/日和45万桶/日。其中,沙特将分阶段撤回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即在57月分别减少25万桶/日、35万桶/日和40万桶/日。
而俄罗斯在OPEC+减产协议范围内不按比例增产,未来3个月内每个月增产幅度限制在3.9万桶/日。整体来看,OPEC+温和增产,全球原油供应回升增幅相对较小。需求方面,全球三大能源机构在新月度报告中纷纷上调原油需求展望预期。
其中,OPEC认为,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9650万桶/日,较去年增加600万桶/日,较3月预测值上调10万桶/日。同时,国际能源署将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需求预期分别上调了36万桶/日和37万桶/日。
在供需维持向好的趋势下,原油库存去化进程得以顺利展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589万桶,为连续第三周下降,库存去化节奏明显,为国际原油带来提振。库存去化进程加快受益于中东及东南亚地区发电需求回升以及船舶燃料消费旺季到来,步入第二季度以来,全球燃料油基本面出现供需向好的局面。
同时,沙特的炼油装置遭受胡塞武装的袭击,虽然短期激化的概率不大,但还是加剧了市场对地缘政治的担忧。整体来看,OPEC+恢复产量只是时间问题,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将会逐渐宽松,原油价格存在向下驱动。虽然短期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难以对原油价格提供持续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端对沥青的支撑作用将会逐渐减弱。企业开工负荷较高受成品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加工马瑞原油生产沥青的综合利润小幅上升,达到20元/吨,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沥青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较好。
截至4月14日当周,国内沥青装置开工负荷为46.7%,环比4月7日当周小幅下滑1.7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上升5.8个百分点,并且没有影响的2019年同期水平,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受企业开工负荷较高的影响,国内沥青库存特别是炼厂库存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4月14日,国内沥青炼厂库存达到103.75万吨,较去年同期上升40.85万吨,同比上升64.94%;沥青社会库存为83.47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万吨,同比下降3.13%。目前,国内炼厂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大。
客观来看,消费复苏程度优于国外。因此,中长期而言,内外盘原油价差有望修复。考虑到国外仍旧较为严重,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全球发展以及效果兑现情况,因为后市需求将决定原油价格的上行空间,短期原油价格或延续振荡走势。
山西省煤矿安监局消息,3月份,山西省煤矿发生事故3起,死亡6人,同比增加3起、6人。一季度,山西省煤矿发生事故3起,死亡6人,同比增加2起、3人,分别上升200%和。一季度,全系统共监察矿井616座,监察执法664矿次,监察覆盖率67.67%。
查处一般事故隐患4989条,查处重大事故隐患58条。行政处罚297次,其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处罚229次,对主要负责人行政处罚68次。行政罚款8427.8万元。责令停产整顿矿井52座,下达各类监察执法文书4267份。
“当时,上游焦煤和下游钢铁以及焦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煤焦和钢材价格持续下降,行业利润率在低位徘徊。到了2015年,焦炭价格和行业效益都降到历史低谷。”副总经理王柏秋说。进入“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方针、文件,将压减煤炭和钢铁过剩产能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大了环保治理和控煤力度。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和河南关停焦炭产能1.28亿吨。这一阶段,煤炭、钢铁去产能加上需求持续好转,推动煤炭、钢铁行业效益大幅攀升。焦炭供需从基本平衡转为阶段性的供不应求,焦炭价格持续回升,焦化行业整体盈利逐步向好。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10年焦炭现货价格“过山车”般的行情下,焦炭期货较好地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一些企业定期对期货品种的持仓量、成交量和价格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期货、现货市场综合情况,为企业采购、销售决策提供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期现价格相关性整体保持在0.8左右的水平,期货价格对市场供需变化进行了及时反应、预研预判,为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销售和管理风险提供了价格信号,为国家制定煤炭行业政策、整体配置供需资源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联席总裁姚永宽表示,2011年焦炭期货上市后,其价格发现功能对现货采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一改此前煤焦定价缺乏参照物、定价不透明的环境。公司开始摸索期现联动的采购方式,随着南钢对衍生品的运营逐步成熟,对炉料端套保的主要品种之一。
他表示,目前南钢主要是运用焦炭期货对远期交付锁价订单的成本端进行买入套保,进而达到锁定加工利润的目的。该模式已成为南钢股份采购焦炭常态化套保,符合条件的锁价订单发起套保流程,期现对冲结果基本为正,管理价格风险、提高客户黏性并塑造了企业竞争力。
经过10年对期货工具的运营,南钢股份深刻体会到焦炭期货给产业带来发展的深远意义。银河期货总经理杨青告诉记者,对于钢厂来说,对焦炭的套期保值更多是从降低采购成本和焦炭库存管理两个角度开展。尤其是在2016年以后,焦炭现货少,价格持续上涨,就有钢厂通过盘面采购降低现货采购价格,并取得不错的套期保值效果。
例如,当原料价格上涨时,钢厂可以买入焦炭套保,通过期货市场做焦炭的虚拟库存。当焦炭涨到高位时,期货价格也随之上涨,钢厂此时可以利用套保来弥补焦炭采购价上涨带来的损失。记者在采访中深有感触的是,对于煤焦钢产业链而言,由于传统的加工企业采购、加工以及销售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以往只要正常经营,就能够获得行业平均的利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