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电池级氢氧化锂月均价为269,289元/吨,环比增长36%;1月初,头部厂家报价零星,大多以长单为主,但由于前期与碳酸锂价差过大,导致部分企业改变定价模式为碳酸锂价格为基准进行调价,报价上涨明显。月中,随着碳酸锂价格大涨,海外高镍需求年底增量,氢氧化锂与碳酸锂价差出现明显修复,主流大厂成交价格趋近于27万元/吨,报价上行至约30万元/吨
公告显示,2019年11月8日,天宜锂业与宁德时代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宁德时代和天宜锂业同意结为合作伙伴,为共同打造锂电产业链竞争优势,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根据《合作协议书》,宁德时代根据市场和生产经营需求,向天宜锂业采购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品;天宜锂业满足宁德时代采购需求并保障供应,按照宁德时代要求的产品指标参数为宁德时代加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品,并供应给宁德时代。合作期限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2024年11月7日止。
2020年11月,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晨道投资持有的天宜锂业26%股权,交易金额合计为1.62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天华超净持股比例达到68%,成为天宜锂业的控股股东。
涨疯了——可以总结2021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变化,给电池企业留下的深刻记忆。
——可以诠释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想快速释放产能,对上游材料的渴望。
进入2022年,在汽车电动化和“双碳”战略推动下,市场对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势必刺激上游动力电池材料端整体将保持高景气态势。
以碳酸锂为例,新市场数据显示,2月16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突破43万元/吨,较日再涨0.85万元/吨。
“一天涨了近一万!还找不到货!”成为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普遍感受。
去年12月,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还发布信息,废旧电池回收产业的退税比例从30%将提高到50%。可见,引导和扶持是大势所趋。
基于攀升的经济价值,降低进口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绕不开的环节。虽然目前国内还存在退役动力电池货源不稳定、缺乏体系管理、废液处理成本高等多重困难,但这是一道“双碳”必答题。已有一批企业作为者,积累了行业实践经验。期待未来将有更多国内企业参与其中,做大行业“蛋糕”正当时。
无论是满足原材料供应,还是为了追求经济价值,亦或者提升成本竞争力,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涉足回收领域,更有少数企业已提前早早布局。
去年8月,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携手格林美,三方将合作共同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及其废料的回收、资源化、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形成对动力电池及其废物的完整绿色回收、镍钴锂资源再造、三元材料再造、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绿色产业链。
此外,包括华友循环、格林美、邦普循环、豪鹏科技、厦门钨业、科技、金圆股份等上游材料、回收企业,也不断加大对退役电池中的碳酸锂、镍、钴等锂电池关键材料的回收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退役电池如果得不到较好的回收,也会造成生态污染。随着退役规模逐步增大,也在加强这一领域的引导和支持。政策端信号已经频频发出。2月10日,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涉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强调要构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相关检测、拆解、有价金属提取等技术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