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各类循环化改造,同时加强集中供水、供电、供热和污水、污泥集中处理等公共配套建设。滨海工业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历时5年,累计投资4324亿元,完成了以污水集中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的68个循环化改造项目,如今,该园区早已旧貌换新颜,印染企业摆脱了“污染大户”的形象,四大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62%,基本实现绿色“零排放”。 跨出产业集聚的步后,柯桥区又在发展园区内循环经济上作出积极探索,印染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印染污泥,都会运到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进行环保焚烧,产生的热又会输送回印染企业,类似这样的多种举措让企业之间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链。
临近岁末,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来产业捷报:历经数年,滨海工业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申报顺利通过验收,这表明以印染产业为主体的滨海工业区历经多年改造提升和绿色蝶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循环化发展道路, 2012年,国家就园区循环化改造出台相关意见。提出要推进各类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并合理延伸产业链。打造循环链等,实现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 近年来。柯桥以核心产业集聚升级为抓手,将全区212家印染企业整合提升为108家,集聚搬迁至滨海工业区,并全面淘汰落后产能。
是马鞍急需破解的难题,为实现兴业富民产业美,依托原有的传统产业布局,定位,致力于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智慧工业、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全力打造蓝印时尚小镇,作为全省传统产业试点,蓝印小镇在规划之初就立意高远,严格企业项目准入,明确以绿色印染为支柱,时尚文旅为支撑,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向。随着小镇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小镇引进了一大批超大单体项目落户马鞍、扎根马鞍。如今,在这个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块08平方公里的地方,集聚了108家印染企业。为马鞍及柯桥印染业向中变革闯关。绍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的镇街、浙江省乡镇、浙江省工业卫星镇&hellip&hellip这些荣誉。
11月27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出首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标志着浙江首笔“绿电交易”正式达成,该公司在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配套市场机制试点示范中首度在绿电交易领域实现“首域”突破, 根据交易结果,宁波某纺织公司与某风力发电公司达成“绿电交易”电量2000万千瓦时,这是用户侧通过浙江新推出的清洁能源消纳市场化机制,以加价交易购电的方式获取“绿色电力交易凭证”。 “有了这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我们的产品就更有竞争力了。”该纺织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部分西方民众对由“绿电”生产的纺织产品更为青睐,这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相当于对他们的产品进行了“绿色认证”。
周边是数十条密封管道,昔日印象里染缸的脏臭已是&ldquo过去时;设计师地位大大提升,目前已经集聚1400多名。其中四分之一来自国外&hellip&hellip&ldquo以前靠销售员,现在靠工程师和设计师,柯桥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产业大数据中心主任张晓明说,柯桥纺织企业经历过一次次危机。锻造了更加坚韧的生命力,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地方产业的抗击打能力。也折射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早在5年前,纺织业一度被认为是污染产业、夕阳产业,甚至面临存续危机,在柯桥,经受环境整治洗礼,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全球连番考验。
近两个月的订单,是整个上半年的15倍,这个增速预计还能保持一段时间,企业总经理钱水江介绍,目前公司订单爆满。主要是&ldquo沿线国家和地区,每天至少出五六个集装箱,&ldquo在中应变,公司以科技赋能时尚。将防护面料时尚化、常态化。绍兴乾雍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萧兴水介绍。企业精心研发的杜邦聚乙烯数码直喷印花面料,具备防晒及一定防疫功能,深受市场认可,柯桥纺织外贸强势反弹的路径清晰、复苏态势明显,今年季度。柯桥区大纺织业实现产值7252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持续缩小,全产业链优势促化危为机的封闭式染缸在车间依次排开。